欢迎您登陆淄博市周村区人民法院门户网站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信息简报
周村区人民法院 “实施真调研、聚焦真问题、实现真突破” 以行动学习项目促高品质提效争先
来源:淄博市周村区人民法院管理员   发布时间: 2023年06月02日

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“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”要求,周村区法院聚焦“三提三争”工作目标,以市法院“提效争先年”为工作主线,深入贯彻落实“五个加力提效争先”工作要求,在全院范围内引入行动学习法,确定“诉讼服务中心品质提升工程”“法治阳光进乡村,法庭+助力乡村振兴”等10个项目。全院干警通过在学中干、在干中学,真正实现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,进一步解放思想担当作为、破解痛点难点堵点问题、创新引领各个业务条线形成亮点特色,项目开展以来,先后出台《关于落实“三提三争”助力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《“事务集约、繁简分流”执行工作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》等8项创新制度。2023年1-4月,周村法院结案率78.84%,同比上升6.71%,位于全省第8名;服判息诉率92.05%,同比上升3.97%,位于全省第13名;发改率0.35%,同比上升0.2%,位于全省第17名;调解率41.18%,同比上升8.63%,位于全省第6名;调撤率67.98%,同比上升10.25%,位于全省第4名。涉及案件质量、效率、效果的8项核心指标均位于全市前列,且较去年同期相比,在省市的位次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,初步实现行动学习项目推动法院工作整体工作提质增效、提效争先。

一、聚焦问题导向,真调研发现真问题

一是“系统化”立项释放衍生效应。行动学习项目开展之初,全院各部门立足部门工作,聚焦服务大局、为民司法、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,通过走访企业村居、召开座谈会、回访当事人等方式认真开展调研,排查出优化营商环境、切实解决执行难、提升诉讼服务品质、法治助力乡村振兴等相关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14个,随后由院领导和专家团队先后3次召开项目评审会,最终确定10个重点项目。项目确定后,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组建项目团队,为重点提升青年干警综合能力,由部门副职或新提拔副科级干部担任团队负责人,每个项目的参与人数控制在8-9人,便于团队内部充分参与讨论,实现部门全部覆盖、干警全员参与。各项目团队通过思维碰撞、多次修改完善,逐步确定项目名称和项目品牌,不断优化实施计划,并明确提出目标承诺、预期成果、时间周期,分阶段列明关键工作事项和时间表、当前目标完成进度。截至目前,共确定非金钱给付类案件的规范化执行,深化府院良性互动、多措并举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、大调解格局下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,提炼法庭调解经验、促进纠纷化解创新等10个项目。

二是“立体式”学习破除思想禁锢。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学习,行动学习项目团队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,陆续召开专题工作坊,就各项目开展中需要的专业技能开展专题培训,针对行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不定期进行线上辅导,有力推动各项目深入开展。为了更好吸收省内外先进工作经验,各项目团队立足实际,科学选定省内省外学习标杆法院,运用专家团队提供的行动学习方法,列明拟学习内容和拟达到效果,分批走出去进行参观考察,学习标杆法院先进经验和做法,寻找项目开展中的真问题,并根据学习心得形成考察报告,为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启发思路,从而有效破除思想禁锢,优化工作方法。今年3月份由院领导带队分3批次6组,先后前往上海、浙江、广东等地16个先进法院进行考察学习。

三是“阶段性”复盘实现知行合一。每月开展1次行动学习工作坊,在专业促动师的带领下,通过世界咖啡、鱼缸会议等形式,团队成员利用头脑风暴法、团队列名法、六顶思考帽等工具,对阶段性的行动进展进行复盘和反思,深刻分析项目开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,并由团队成员集体讨论,形成本项目下一阶段行动计划,不断突破对问题的认识,并采取新的更有效的行动。目前已开展“明日头条”“他山之石”2次工作坊,通过跨部门、跨项目的深入交流讨论,进一步聚焦问题、激荡智慧、促发创新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

二、聚焦主责主业,真问题推动真行动

一是知产审判服务创新,护航法治营商环境。知产项目以知产审判护航创新,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题,通过实地调研知产案件审判现状、到先进法院学习等方式,围绕发现问题开展行动。对发现的问题在团队成员之间采取头脑风暴法,集体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,如针对知产审判服务企业着力点不准等问题,项目团队在周村区新材料产业园、方达电子商务园、周村区创业孵化中心等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站,建立法院与企业之间的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,搭建“法企”沟通桥梁,精准开展司法服务。针对知识产权保护普法力度不大等问题,设立知识产权普法基地,开展“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守护老百姓美好生活”系列普法宣传活动,编写知识产权案件诉讼宣传册、店铺经营风险提示等宣传手册,以普法宣传推动知产保护。针对缺乏知产精品案例等问题,撰写知识产权案件调研报告2篇,对知识产权案件进行全面研究分析,从实践办案的角度分析案件办理经验,实现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。

二是环资审判保护生态,服务绿色发展大局。环资项目的选题是探索创建“环资审判+N”工作模式,打造“‘周’到·环资”品牌。为对层次解决实际困难,团队成员扮演不同角色,通过六顶思考帽等工具寻找工作切入点和有效解决路径。如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缺乏典型案例、部门联动不顺畅等问题。通过召开“板凳会议”等方式开展环资案件巡回审判,促成10起土地租赁案件达成和解,案例信息被《山东法制报》刊发。通过法官“赶大集”等方式开展“法在身边环资同行”法治宣传活动,通过以案释法、教育引导、宣传示范等形式,不断传播生态文明新理念,厚植生态法治文化土壤。与萌山水库管理中心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,联合检察、公安、行政执法、水利、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文昌湖生态修复基地、孝妇河生态修复基地,加强部门联动,打造环境资源保护的立体化机制。

三是打击拒执罪常态化,助推诚信体系建设。打击拒执项目以打击拒执罪常态化为题,通过调研发现本院近年来移送拒执数量较低,2022年移送拒执犯罪公诉2件,自诉案件为0,团队成员运用“鱼骨图”法,多层次分析原因,发现拒执罪案件梳理难度大、申请执行人取证能力较弱、被执行人恶意对抗明显、公检法立案标准不一等问题系主要原因。开题之初,项目团队立即对未结案件进行全面梳理,通过调取被执行人银行流水、支付宝消费记录等方式查找证据,召开专业法官会议对初步梳理出的6起案件进行研究讨论。并迅速与公安、检察机关建立联席沟通机制,与本院刑庭不定期开展拒执罪方面的交流讨论,统一证据认定标准,制定初步的办理拒执罪实施意见;截至目前,1起案件经公安立案后执行完毕,1起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,1起案件移送公安立案,6起案件处于补充证据待移送阶段,工作成效显著。

三、聚焦成果应用,真行动实现真突破

一是激励干警破题创新。在学习进程中,为每一个项目建立学习档案,对各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统一管理,动态评比并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。团队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将学习贯穿于解决工作实际问题、验证解决方案的探究过程中,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,并将项目化思维、统筹协调、头脑风暴等方法运用到其他工作中去,真正做到了实践性解决问题、创造性开展工作。

二是提升干警综合能力。在行动学习过程中,团队成员通过走访调研、外出考察、团队研讨,在实践中反复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,经历了对主观判断脱离实际的反思、对思维定式和主题偏好的突破、对习惯工作方式的改变,进一步提升了干警的系统思维能力、沟通协调能力、破解难题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,也提升了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。逐步在法院内部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,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塑造干警的集体认同感和团队精神,打造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法院工作队伍。

三是打造法院特色品牌。及时总结项目成功的经验,把开展行动学习项目过程中的规律性认识沉淀下来,将项目开展过程中专业研究工具和思维方式推广开来,将不同小组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法院整体的内部认知和长效机制,为后续行动学习项目的开展和相关工作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,通过项目开展,全院干警讨论实际问题、研究工作举措的氛围日渐浓厚,打造精品的意识逐步提升,下一步将深入总结项目开展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做法,提炼一批“可复制、可借鉴、可推广”的实践经验,打造一批“叫得响、立得住、走得出”的亮点品牌。

关闭

版权所有:淄博市周村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
地址: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新建东路205号 电话:0533-6196287 邮编:255300